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资讯 >>体育文化 >>正文

微观陕体丨陕甘宁边区的体育工作者——张国良

字体:【
分享

640.jpg

编者按: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古代体育历史厚重,成为中国体育的主要发祥地;近代体育特色鲜明,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体育,为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体育生机勃发,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举办,将掀开体育强国梦的陕西篇章。“微观陕体”每周三推出,邀您一起感知了解分享三秦大地上的体育文明。

张国良,又名丁可勤,张继增,张远,1914年出生于河北成安县。1932年在大明府师范上学。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报考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并于1934年在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肄业。随后,奉命在成安县从事地下工作,改造当地土匪,开展抗日活动。1936年来到西安,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领导工作。1938年在杨虎城旧部三十八军十七师任政治教官,并组织开展文体宣传教育工作,培养了不少体育人才。1940年秋,调到延安体委工作,先后担任延安体育会第二任主任、延安大学体育系主任、延安新体育学会理事等职务。

640.webp (35).jpg

△张国良(1914—1995)

1941年9月,陕北公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中国女子大学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张国良任延安大学体育系主任。当时体育系有30多名学生,但工作人员只有张国良一人。

他既要担任行政管理工作,还要任课,任务十分繁重。延安大学体育系的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备也十分简陋。为了做运动用的垫子,张国良自己动手制作,收集旧麻袋,装上麦秸和羊毛;没有教师,四处聘请兼职教员;没有体育器械和场馆,师生们自己动手在延河岸边的沙滩上修建了田径场,在清凉山下修建了独木架的篮球场和麻绳织网的排球场,安置了单双杠等体操器械。

夏季,延河就成了学生学习游泳的课堂,在清凉山有块突出大石崖还可以当做跳水练习的跳板;冬季,延河又成为学生学习滑冰的课堂。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体育系的同学们依旧勤学苦练。延安大学体育系的创办为陕甘宁边区培养了一批从事体育工作的优秀人才。

张国良除了担任延安体育会主任、以及延安新体育学会和陕甘宁边区体育委员会委员外,还是延安《解放日报》的特约撰稿人。1942年2月20日,张国良向《解放日报》发表了《开展体育运动》的文章。文章根据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工作、学习、生活、人民体质等具体条件,提出了实施体育运动的原则,并介绍了几项可以广泛参与推广的体育运动,鼓励广大军民参与体育锻炼。为了解决推动和组织大家参加健身运动这个难题,1942年3月21日张国良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如何推动健身运动》一文,详细介绍了组织体育活动的原则,并对学校、部队和机关组织体育活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945年,张国良调往华北敌后工作,先后担任河北临漳县委书记、肥乡县县长,后来又任华北辅训团十九团任政委、第二野战军十一大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张国良历任西安高级军官学校办公室主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副政委,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1995年8月31日,张国良因病在西安逝世。

张国良是陕甘宁边区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在延安,他充分运用所学体育专业知识,并根据陕甘宁边区政治、文化、生活等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改变了人民对体育的认识,调动了广大军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岳明洁)

参考资料:

1.《陕甘宁边区体育史料》

2.张国良,《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