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运会运动项目文化研究 >>体操 >>正文

体操的发展

字体:【
分享

(一)国际体操的发展

19世纪中叶,捷克在民族复兴的潮流中,建立了第一个体操联盟组织,称为“法尔康”或“苏克尔”,意为“猎鹰”或“雄鹰”,其创始人是布拉格大学美学院教授笛尔什博士。鹰派体操专家杰出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优美是体操最重要吸引力,故要求体操运动不仅要做到动作外形美,并且还应配有专门的体操服,从而使体操在专一化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1881年在欧洲成立了体操联合会,1896年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同年体操也被列入了第一届雅典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当时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项目,还有爬绳,但没有自由体操项目,此刻只设有男子项目。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先后增设了火棒操(后改为轻器械体操)、瑞典式体操、欧洲式体操等。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使竞技体操初具规模。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体操比赛才真正形成男子6项比赛;轻器械体操、瑞典式、欧洲式等体操比赛则从男子体操比赛中取消。永远载入史册的是,这次奥运会还开设了女子体操比赛项目,但是女子比赛项目的完善与最终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会才得以完成的。

目前,国际上的大型体操比赛有:奥运会体操赛、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体操赛。体操首次进入奥运会是1896年,首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1903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首届世界杯体操赛于1975年在伦敦举行。

(二)我国体操的发展

体操在中国历史悠久,不仅古代文献多有记载,而且大量的出土文物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据专家考论,我国古代体操有两类:一类是强健筋骨预防疾病的体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药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出土的导引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它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有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器械运动等;另一类存在于古代乐舞、杂技、戏剧和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中。

唐宋时期,体操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双人和集体动作,许多复杂的翻腾动作和杂技表演开始结合在一起。而远在东汉时期,我国民间就有“杠力功”,很类似现代的器械体操。一般认为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就记载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也。”可见中国最晚在汉代就有关于体操方面的运动了,当时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现代体操项目开始传入我国。当时体操运动十分落后,只局限于政府,并没有开展任何群众性的体操活动。晚清之后,当时的“洋学堂”,属于维新派改革发展的学校,以及民革资产阶级改革的教育课程标准中,均设立有体操课,用以教育国民的全面发展或人权发展。作为国家救亡发展的迫切要求,可谓今天体育课的前身。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才举行过一次项目不全的全国性的体操表演,而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体操比赛,则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体育发展,特别是开展全民体育非常重视。

1953年10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运动大会上,体操正式登上了中国体育的社会大舞台。在全世界范围,由于中国在这个项目起步较晚,因此当时整体水平相当落后。同年11月17日中国体操队,在天津市重庆道100号正式宣布成立,第一届体操队员共21人(男11女10)。此后,中国体育在体操项目上取得了飞跃发展,并一跃成为世界体操强国之一,中国国家体操队一直有“梦之队”的美誉。

(三)陕西体操的发展

陕西省竞技体操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1902—1970年,具体可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低谷阶段。

萌芽阶段:1902—1949年,在此期间,伴随清政府的访日学制、从英国引入体操,体操逐渐在陕西学校的兴起。1018年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聘请庞建堂执教,各地修建体操器械场,体操内容为徒手操、器械操、双杠、单杠、木马、吊环、跳箱等。但尚未能够进入正规比赛项目,多用于庆祝活动、运动会表演、军队训练等。

发展阶段:1949—1954年,此阶段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基础上,竞技体操发展迅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举行了陕西省、西北地区体操比赛,组建西北地区体操代表队。当时发行了青少年业余体操教学大纲,为后期的竞技体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潮阶段:1954—1966年,此阶段连续举行陕西省体操运动大会、青少年体操选拔赛,其中巅峰时参赛运动员达2000多人,组建首支陕西省竞技体操集训队,西安、汉中、宝鸡、咸阳等地先后建立业余体校体操班,形成陕西体操运动大发展的高潮。举办了四届陕西省体操运动会,通过各等级运动员3000多人,基层体操训练点发展为13个单位,1960年10人达运动健将。1965年全国健将级体操比赛,陆耀华获女子跳马冠军。

低谷阶段:1966—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社会性灾难,致使1960—1963年陕西省体委撤销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体操班,使得陕西体操运动训练被迫停止,专业人员惨遭下放,群众性体操活动和专业队处于停顿、解体状态。

第二个发展时期为1970—1983年,包括发展阶段、高潮阶段、低谷阶段。发展阶段为1970—1974年,1970年11月,陕西省体委决定恢复体操队编制、组建专业班子,狠抓少年儿童的培养,举办教训员训练班,举办了第五至第七届省运会体操比赛。高潮阶段为1975—1978年,在此期间,陕西省体操协会成立,基层训练点发展到21个,参加全国各种形式的体操大赛12次,在全国业余体校体操分区比赛中雷爱华获儿童女子甲组全能、平衡木、自由操三项冠军。1975年全国体操比赛,苏月多获男子跳马第三名。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赛,唐小丽获女子全能第二名,在TBS杯国际体操邀请赛中唐小丽获个人全能、自由操、平衡木三项冠军,高低杠、跳马分获第二、第三名。1982年男队苏月多在“中美杯”比赛中获跳马第二、双杠第四、全能第八。低谷阶段为1979—1983年,由于省优秀运动员相继调入国家集训队,以及陕西省体委解散体操队等原因,使得此期间陕西体操运动发展起伏较大,青少年运动会体操比赛逐年减少,第五、第六届全运会已无能力参赛,再度走入低谷。

第三发展时期为1983年至今。1983年省体委重新组建体操队,陕西体操运动进入第三发展时期。其中陕西省体操名人代表有肖俊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操队男团冠军成员)、冯敬(200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董振东(2009年体操世界杯卡塔尔多哈站双杠冠军)等。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