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运会运动项目文化研究 >>体操 >>正文

体操比赛评分规则及项目

字体:【
分享

(一)体操比赛评分规则

体操规则是体操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949年世界上第一部体操竞赛评分规则诞生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国际体操规则就一直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之中。自2006年1月1日实施新规则后,完全取消了10分为满分的惯例。纵观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体操评分更趋于标准化、细节化,规则更具操作性,更能避免因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造成的影响。从而也将体操比赛引向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发展方向。

在男女体操比赛项目中,均有D、E两组裁判员对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评分。D裁判组根据运动员一套动作的内容确定“D”分。“D”分的内容包括:取男运动员成套动作的下法,加上最好的9个动作,共10个动作(青少年组为8个),或取女运动员成套动作的下法,加上最好的7个动作共8个动作,计算其难度价值。目前男女最高难度动作均为I组。在所有比赛中,男子和女子项目成套动作的难度分值如下:

动作难度:ABCDEFGHI

动作分值:0.10.20.30.40.50.60.70.80.9

D裁判组还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殊规定,计算动作的连接价值。在所计算的10个动作的难度价值中,每完成一个动作结构组要求,D裁判组将给予相应的加分。除了跳马之外,成套动作必须要有合乎要求的下法。

E裁判组确定“E”分,“E”分从10分开始,以0.1分为单位进行扣分。“E”分的内容包括:成套动作的艺术及完成错误,技术和编排错误。当动作完成发生艺术性和技术性偏差时,要进行扣分。扣分与某一动作或某一成套动作的难度无关。

小错:扣0.1分

中错:扣0.3分

大错:扣0.5分

掉下:扣1.0分

把艺术扣分、完成错误扣分与技术、编排错误扣分进行汇总,并从10分中扣除,所得分数为最后的“E”分。

“D”分和最后的“E”分加起来,即为一套动作最后的得分。最后得分少数情况下不超过10分。

(二)体操比赛项目

1.自由体操

自由体操是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即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编排成套的徒手和技巧动作。自由体操运动19世纪初始于德国。1911年男子自由体操被列为国际比赛项目。50年代男子自由体操以单纯的手翻和空翻类动作为主。60年代出现两周空翻和多周转体。70年代出现复合轴的旋空翻。80年代后期出现空翻3周和直体旋。女子自由体操在1950年第1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被列为比赛项目。自由体操的主要动作包括支撑、水平支撑、手倒立、手翻、悬垂、旋翻、滚翻、摆动动作、腾越、静止动作。

成套动作由技巧和各种转体、跨跳、舞蹈等动作组成。全部动作要高低起伏、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场地。1958年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始规定,女子自由体操,必须要有音乐伴奏。在动作技术上,20世纪50年代初,女子自由体操以舞蹈动作为主,60年代则出现空翻转体类型动作,并选用现代舞蹈和现代音乐。80年代初,出现空翻两周加转体类型动作,编排连接更加巧妙优美。在跟斗连串和难度上,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趋势,比男子更快。

男、女自由体操,分别于1932年和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自由体操比赛场地面积12×12米,铺设地毯或弹性地板。比赛时间男子为50—70秒,女子为70—90秒。

2.鞍马

鞍马是在马的所有部位,运动员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摆越动作,是鞍马项目上一套动作的基本特性。鞍马相传起源于古罗马,木制马背加双环后形如配鞍的马,主要用于训练骑术。1804年德国著名体操家古茨穆特斯,将木马上的马鞍换成一对铁环,后铁环被木环取代,形成现在的鞍马。它于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为男子项目。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运动员Z.马乔尔开创了纵向前移位、沿身体纵轴反向转体和跳动移位等技术,美国运动员K.托马斯创造了分腿波浪全旋技术。80年代,倒立技术与隔环转体类型的动作逐渐增多。世界范围,鞍马技术进展快,各种高难度的新动作不断出现。

鞍马高1.05米,环高12厘米。现代比赛用鞍马,器械长160厘米,宽35厘米,马背中央木环上沿离地面120厘米,离马背12厘米,两环相距40—45厘米。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必须要充分利用马的三个部位(两个马端和马中部的环),在这三个部位上完成各种全旋、转体、移位、交叉以及经倒立等动作,动作之间不允许停顿,也不允许出现用力动作,否则均要扣分。在鞍马比赛中,如果运动员的一套动作难度大,动作协调且变化多端,连接很流畅,幅度大,姿势特别优美,下法站稳,将会得到高分。

3.吊环

吊环运动起源于法国,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其形成应当与杂技悬空绳索表演有关。后传入意大利和德国。1842年德国的施皮斯制作了世界上的第一副吊环,原为体操训练的辅助手段,19世纪下半叶成为独立的男子比赛项目。吊环比赛高度2.60米(从垫子上沿量起),吊环的双环由2根钢索悬吊,环为钢质外包木制材料,用钢索悬挂在高5.80米的立架上,两环相距50厘米。木环与钢索之间,用皮带或帆布带连接,长短可调节。

一套吊环动作,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与或成手倒立来完成,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的显著特点。环带不允许摆动和交叉,评分从运动员脚离地做第一个动作开始。运动员可从静止站立跳起开始比赛,或在教练员的帮助下,成双手握环悬垂双腿并拢的良好静止姿势开始比赛。但不允许教练员帮助运动员起摆。

4.跳马

跳马的起源可上溯到公元400年左右罗马帝国末期,当时统治者出于军事需要十分重视骑术。起初用真马来跳,后以木制的马来代替真马,让士兵练习上马、下马的动作,并在木马身上做多种动作,以便更好地参加实战。中世纪,欧洲骑士之风盛行,跳马风靡一时。跳马运动正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1795年德国的维斯首先去掉木马的马头,1811年又去掉马尾,将两端改为圆形,马身用皮革包制。1836年德国的施皮茨在学校体操节首次表演跳马。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跳马被列为世界大赛的项目。此时只有男子参加,德国人克·舒曼是第一个跳马世界冠军。

此后在历届世界大赛中,跳马作为一个比赛项目,则处于时有时无的尴尬状态。直到1934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才最后被确认为体操比赛的项目。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女子参加团体赛,当时有横跳马比赛,但规定撑手或者不撑手均可。1952年第15届赫尔辛斯奥运会上,包括横跳马在内的女子现代竞技体操比赛项目跳马,方正式形成。

男子跳马:跳马高1.35米。跳马由助跑开始,以双腿并拢起跳完成的跳跃腾空动作,跳马要求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跳马的助跑最长距离为25米,助跑允许中断,或返回重新助跑,并且当只有一跳时,允许第二次助跑,不允许第三次助跑;当有两跳时,允许第三次助跑,不允许第四次助跑。但均要扣分。女子跳马:跳马长1.6、宽0.35米、高1.20米,女子跳马为横马。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为促进跳马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体操联合会对跳马器械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将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窄长形的马身变成了长110厘米宽95厘米的方形跳马(或跳桌),正式比赛中女子跳马的高度为125厘米,较之前提高了5厘米。所有跳马动作必须用双手撑马,助跑的长度根据个人安排,但不得超过25米。

所有跳马动作必须通过用手推撑跳马来完成。除过想获得跳马决赛资格,以及进入跳马决赛的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只需跳一个动作,在资格赛中为了获得跳马决赛资格和在跳马决赛中,运动员必须跳两个动作,且为两个不同组别的动作,第二腾空动作也不能相同或相似。第一次跳马结束后,运动员应立即返回到开始位置,当出示信号后,才可再进行第二次试跳。在完成每一次跳马动作之前,运动员必须向D组裁判员显示,该动作在规则中对应的动作编号。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D组裁判员和E组裁判员出示0.00分:

(1)运动员跳马时没有支撑过程,即两手都没有触马。

(2)运动员在做踺子上板动作时,没有使用安全套垫。

(3)所跳的动作极差,以至无法辨认或脚蹬马。

(4)运动员在跳马时,其教练员提供了帮助。

(5)运动员没有用脚先落地,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只脚,必须在身体其他部分之前接触垫子。

(6)运动员故意侧向落地。

(7)运动员跳了禁止使用的动作,如分腿,第一腾空的空翻,上板前做了不允许的动作等。

(8)在资格赛中,想获得单项决赛资格,及在单项决赛中的运动员,在第二跳时,重复了第一跳的动作。

5.双杠

双杠属于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它起源于德国,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这种体操器械。最初为体操训练手段,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双杠动作练习,对发展人体上肢和腹背肌肉的力量,有良好的作用。

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构成。双杠高:1.80米,横杠:长3.50米,杠宽:0.45—0.80米,两杠间距及高度可调节。双杠是由众多结构组中选出的摆动和飞行动作组成。双杠动作可由支撑或悬垂做,也可由侧撑或正撑做。多数双杠动作要求运动员双手或单手必须脱杠,从而使运动员的平衡及时间感显得特别重要。双杠动作,允许最多三次一秒钟以上的停顿,动作要求有回环、腾空以及力量支撑(通常回环与腾空应多于支撑动作)。在所有的双杠动作中,要求运动员的肩臂肌肉,应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运动员握杠可以正握或反握,允许采取不同的上杠方法,包括助跑后,再通过跳板上杠。下杠可以包括前、后空翻及转体等。一套双杠动作结束落地前,运动员不能触到地面,身体 (手臂除外)也不能接触双杠。

双杠的动作要点有:上杠时,收腹举腿翻臀,前上打腿展髋,压杠急振跟肩分腿坐杠;滚翻时,屈臂用力提臀起,及时换握大分腿;弹杠时,小腿屈伸弹压杠,用力撑杠早并腿;转体时,后摆过杠分腿,纵轴转体换握撑;下杠时,踢腿远伸展髋,脚尖带动转体,依次推杠换握。

6.单杠

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它起源于德国,19世纪2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18世纪末西欧国家的杂技表演,出现抓住钢丝做大回环的动作,受此启发,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用一根木杠代替杂技演出的钢丝,首次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副单杠。1812年木杠被改为铁制,后又改为钢制,杠的弹性和承受力不断增大。单杠横杠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柱上,一般规定杠长2.40米,直径2.8厘米,高2.55米。1896年雅典,单杠首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技术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各种大回环和转体动作已非常普遍,并出现了扭臂握大回环、后空翻两周下、振浪分腿下等新动作。50年代初,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成手倒立和腾越类动作。在1958年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日本运动员小野乔首先做了向前大回环转体360°,接一手扭臂握一手反握大回环再转360°,接后摆转体360°成悬垂这样复杂的连接。在下法上也出现了空翻转体类动作。60年代中期,出现了高屈体腾越动作,并且大大减少了连接动作中间的大回环,使成套动作的编排紧凑,整个动作愈加精彩。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冢原光男,以团身后空翻转体180°,接团身前空翻转体180°下这一动作,夺得了单杠比赛的金牌。这一崭新的复合空翻类动作的出现,开辟了体操运动新的技术领域。

70年代中期和末期,一些脱手再握动作,开始发展为空翻再握杠动作。向后大回环前摆,向后分腿腾越成悬垂和后空翻3周下也出现了。70年代末期,随着护掌的改进,单臂大回环出现,单杠技术的发展更加日新月异。

单杠有一定难度的腾空动作等特殊要求。单杠整套动作都是由摆动动作组成,以各种握法不间断地完成动作,它包括大回环、近杠动作、围绕身体纵轴的转体及飞行动作。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

单杠项目经常被安排在体操比赛的最后进行,因为单杠是最具观赏性的项目,通常也为观众所最喜欢。但是单杠也是最危险的,因为一套单杠动作几乎全部是不停顿的回环动作,并且至少要有一次双手离杠(然后重新抓杠)的动作,至少一次背部朝向单杠的动作,至少一次转体动作。

单杠的握杠方式很重要,通常有正握(掌心朝前)、反握(掌心朝后)、交叉握(一只手正握,一只手反握)、扭臂握(两臂平行,两臂旋内,两手虎口向外握)等。采用什么握法,是由不同的动作方向而定。不管采用哪种握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拇指必须指向你移动的方向。否则回环时,很容易因抓不牢单杠而落地。例如,前回环时应正握,拇指指向前;后回环时应反握,拇指指向后。

7.高低杠

高低杠运动始于欧洲,19世纪下半叶欧洲兴起女子体操,最初使用与男子相同的体操器械。20世纪20年代后,医学界人士认为单杠、双杠、鞍马等器械练习对身体负荷太大,女性从事这些项目,会影响身体健康。因而,取消了女子单杠、鞍马项目,将双杠中的一杠降低,形成倾斜状,练习时手脚和身体均可触及器械,以分散负荷。高低杠运动是女子体操特有的一个项目,由一高一低两副杠组成,杠间距离可以调整。

高低杠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高低杠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

低杠高130—160厘米,高杠高190—240厘米。横杠是椭圆形的,长径5厘米、短径4厘米,是由玻璃钢加木质杠面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

运动员的一套动作应包括各种摆起、回环、屈伸上和倒立,各种沿身体纵轴的转体,各种空翻、绷杠、振浪、换握和腾空动作。全套动作要求充分利用高、低两杠,规定在每一杠上,最多只能连续完成4个动作。

高低杠杠子的横切面是椭圆形的,比较粗大,因此在做动作时要采用“钩握”(5个手指在杠子的一边)方法,这是高低杠动作的特点之一。

高低杠上的动作,是在悬垂或支撑中进行各种屈伸、回环、摆越、换握、转体、倒立、腾越、空翻,这些动作对发展上肢、肩带和腹背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8.平衡木

平衡木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需要运动员在一根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平衡木运动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时代。18世纪末,德国体操家将其用于体操训练的辅助器材,后传入欧美其他国家。

最初平衡木为圆形,两端及中部用支架支撑。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古茨穆特斯将平衡木设计成平面,置于地上。1845年成为女子体操项目。平衡木为方形木条,长5米,宽10厘米,距地面高1.20米。

平衡木运动正像它的名字那样,需要平衡能力。运动员要在一根高出地面1.2米,表面宽度约10厘米的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

技巧类动作包括手撑类动作、空翻类动作,体操(舞蹈)动作包括跳步、转体、身体晃动、支撑类动作(站立类/坐撑类/腹/背撑类)。

平衡木项目比赛中,成套动作从双脚离开踏板或垫子时开始计算。不允许在踏板下加入支撑物。平衡木身体姿态与身体控制是最重要的,许多动作与自由体操动作相似,但难度越来越大。运动员也是从一块跳板上平衡木,在75—90秒时间内完成动作,并下平衡木。平衡木动作要求环节连贯,用时不足或超时、摇摆、中途落地、停顿等,都会被扣分。

当选手第一次助跑没有接触到踏板/器械时,允许选手进行第二次助跑完成上法。在第二次助跑后选手如果依然没有成功完成上法,则选手必须直接上到器械上开始完成成套。上法 (没有出现在难度表中)失误会直接扣除编排分,但如果选手之前没有接触倒踏板或器械,则不追加扣分。

成套动作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秒。成套难度计算从选手身体离开踏板或垫子计时开始。当选手完成木上动作后,到选手通过下法(或无下法)接触倒体操垫为止,计时结束。在选手完成动作到80秒时,会给出一个提示信号。当到规定完成动作的最后时间(90秒),会给出第二次信号。如果在第二次信号鸣响时完成下法并落地,不扣分。如果在第二次信号鸣响结束后完成下法并落地,会扣除一个超时分(罚分),但裁判在计算成套难度价值时需把下法算入。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