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资讯 >>省体育局 >>正文

释放体育红利 点亮健康生活

字体:【
分享
铜川市为群众健身提供高质量健身场所,积极谋划十四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持续释放全民健身效应;延安市形成完整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95万人;榆林市借助承办省十七运的“东风”,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扩大老百姓的健身“幸福半径”……炎炎夏日,记者随陕西“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三秦行媒体采访团走进铜川、延安、榆林等市的部分县区,近距离感受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铜川
体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
走进铜川市,形似一颗钻石的铜川体育馆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目光,这座新建馆在去年承办了十四运会成年男子篮球赛;修建提升的铜川市全民健身馆与铜川体育馆遥相呼应。两座标志性建筑的落成,为城市增添了亮色与活力。体育馆及全民健身馆前宽敞的健身广场上,数百名群众正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一群中老年人在红歌的伴奏下舞动着手中的红旗在广场上跳着“旗操”,动作整齐划一,令人振奋。

七月二十五日,铜川市耀州区群众在药王山景区广场练习太极拳。
“我们健身操舞队正在加紧练习由西安体院团队为我们精心编排的‘旗操’。”铜川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陈慧玲介绍,“健身操舞、太极拳、柔力球、青少年轮滑等,还有各项球类运动都是铜川人喜爱的体育项目。尤其是篮球运动,从城市到乡村,常常能看到铜川人打篮球的身影。我们协会有2300多名会员常年分布在各健身站点指导群众锻炼,每个村我们都发展了2名健身指导员开展活动。铜川市光跳健身操舞的人就达1.2万人……”
铜川市耀州区的药王山景区广场已成为当地群众早上与傍晚打太极拳的好去处。7月25日上午,药王山景区广场有近百名当地群众身穿飘逸的白色太极服,气定神闲地打着24式简化太极拳。他们用心练习这一古老的拳种,动作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而他们身后则是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孙思邈归隐行医的药王山。
78岁的刘永涛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我每天都会练习。”刘永涛表示,自己是位食道癌患者,手术后,他选择了太极拳运动,并坚持打拳10年有余,现在病情控制得很好,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1996年成立的耀州区太极拳协会,坚持每年举办太极拳培训班,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协会成员先后多次赴承德、邯郸、青岛以及香港等地,参与交流竞赛,共荣获团体和个人金牌92枚、银牌72枚、铜牌34枚。在十四运会开幕式上,耀州区太极拳协会有3名队员入选太极拳表演方阵。在十四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决赛中,耀州区队获得街道(社区)组24式简化太极拳团体竞赛一等奖。
走进城市的各大公园,人们会发现这里都增加了群众健身区域,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改造提升的城市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体育功能明显,市民在15分钟内都能找到健身点。
铜川市体育局副局长魏成群表示,铜川市以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为目标,努力构建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维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行体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验收,增加群众健身场地的有效供给。同时,铜川市重点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持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拓展全民健身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延安
“后全运”时期,体育继续释放红利
延安宝塔山下的星火广场,一阵“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只见30多名女子和着优美的旋律跳起了健身秧歌,舞动的身影与高高耸立的宝塔山、鲜红的巨幅党旗,构成了一幅新时代延安群众健康生活的美丽画卷。这里,曾经点燃了十四运会的圣火,如今已成为延安群众健身的打卡地。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杨秀梅介绍:“健身秧歌是我们延安人特别喜欢的健身项目之一。我们经常下乡到延长、志丹、宜川等县去普及健身秧歌,提升运动水平,给当地群众带去健康快乐。”

七月二十六日,在延安市宝塔山星火广场参加锻炼的延安群众。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号召军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孕育了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现在的延河之滨,修建起全民健身步道、支起了乒乓球台等。在延安老城区,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就设在街面,来这里进行体质监测开具运动处方的人络绎不绝。
在延安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建在了新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662.8亩。此项工程投资20亿元,包括体育运动中心、群众运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场地。体育馆、游泳馆已投入使用,室外田径训练场、多个篮球场、网球场及五人制足球场也已向群众开放。延安大学新校区体育馆外立面上的十四运会会标格外醒目。去年,十四运会乒乓球比赛在此进行。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姜建雄说:“为纪念全运会乒乓球项目落户我们体育馆,我们将十四运会的会标镶嵌在了场馆的外墙上,以作永久保存。”
“2013年,我们延安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98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提高到2.14平方米。”延安市体育局副局长申长良介绍,十四运会圣火的采集传递,以及全运会乒乓球、摔跤、山地自行车比赛的举办,强力推进和带动了延安群众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延安市抢抓“全民全运”机遇,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50场次以上,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
目前,延安已培育发展市级协会俱乐部55个,全市各级各类协会组织达到216个,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5266名;建成11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每年监测11000人次,开具运动处方1592张。延安市先后实施完成延安红色健身步道、延安新区公园配套体育设施等项目,累计建成社会足球场地34个,91%的行政村建成体育活动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3%。
“‘后全运’时期,延安体育继续释放着红利,体育从业人数已达到8539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延安开发出‘延安红色体育旅游路线’。黄龙树顶漫步体育休闲小镇入选省级体育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和全国体育服务综合体、户外运动休闲空间典型案例,圣地河谷金延安入选陕西省首批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申长良说。
榆林
抢抓筹办省运会机遇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7月底,当媒体采访团来到省十七运的东道主榆林市时,大家不由感叹:“榆林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了!”人们没有忘记4年前榆林在申办省十七运时立下的铮铮誓言:“给榆林一个机会、还省运一个奇迹。”
“4年当中,榆林市举全市之力,在城市面貌、场馆建设、群众健身设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舍得花大力气统筹发展,以兑现当初的承诺。”榆林市体育局局长韦军表示,为办一届高水平的省运会,榆林市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新建和改造提升23个体育场馆、开工建设全国首个省运会运动员村、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建立本土裁判员档案库等。

七月二十七日,新修建的榆林市游泳馆,运动员在此进行训练。

据介绍,在新建和改造提升体育场馆的过程中,榆林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优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先后高质量建成季鸾公园、大墩梁森林公园一期、榆溪河生态长廊一二期、沙河公园、榆溪公园、林科所松柏园、26个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还为50个社区配送健身器材,使运动设施满足了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榆林市还在70个村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全市新建了一批社会足球场地,为振兴足球事业贡献力量。
榆林市聚焦科学健身、体育教育、溯源榆林体育文脉、讲好省运故事等主题,联合高校开展《榆林市国民体质监测及科学健身指导》《和雅体育校本教材》《榆林体育史》《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志》等4个课题研究。同时,榆林市面向社会征集展品和史料,努力打造了1000多平方米的榆林体育展览馆。该馆还将作为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基地,滋养榆林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当记者走进新建成的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时,发现这里的体育器材全部智能化,在健身步道上运动,扫描智道上的APP,就能了解到运动的相关指数及入园运动的排名等情况。榆溪公园的设计在满足原公园生态休闲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体育元素,突出体育文化主题。除2公里智能健身步道外,在公园核心区还设置了智能健身器材,目前,1个门球场、11个乒乓球场、2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网球场、3个笼式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地已向公众开放。
“在新建公园内完善体育设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健身,还弥补了居民对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韦军表示,通过筹备省运会,榆林市的健身场馆设施还在不断增加与完善,以实现群众健身“举步可就”的目标,提升榆林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榆林市以筹办省十七运和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契机,在省运会场馆建设中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综合考虑办赛需要、赛后利用、城市配套,着力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体赛事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扶持壮大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文化名片,为老百姓提供与榆林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确保实现“办一届精彩、圆满、绿色、廉洁的体育盛会”的目标。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