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运会运动项目文化研究 >>篮球 >>正文

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字体:【
分享

中国篮球运动始于清朝末期(1895),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David WillardLyon)介绍传入我国天津市。1896 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篮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发展、提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并没有得到当局政府的组织推广。受西方教育思想以及篮球本身健身性、趣味性特点的影响,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城市的青年会和学校开展竞赛活动。随着旧中国第 1 届全运会上男子篮球表演项目的展示,这项运动逐渐在社会上活跃起来。

进入 20 世纪 30 年代后,由于党和各边区政府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在革命根据地篮球运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的喜爱。1942 年延安中央党校与延安大学的篮球活动特别突出,各种篮球竞赛活动十分活跃。而朱德、贺龙等领导人不仅观看比赛,而且积极上场参加比赛。那时享有盛誉的球队有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组建的“战斗篮球队”、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成立的“东干篮球队”,有力地带动了边区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期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富商们组建了“回力”“大公”“华联”“未名”“木乃伊”等球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个时期的篮球活动仅作为消遣娱乐和广告之用,推广面窄,整体水平较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传播、普及、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民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运动因简便易行、富有趣味性、健身性、对抗性和教育性功能,因而得以在全国各学校、部队、工矿企事业及群众团体中迅速开展起来。50 年代初期,苏联国家队访问了我国八个城市,共进行了 33 场表演性比赛,带来了新技术、新战术与新经验,在我国篮球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51 年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次年我国第一次组队参加了赫尔辛基第 15 届奥运会,当时参赛的运动员包括李汉亭、程世春、田福海、陈文彬等,后因美国搞“两个中国”的政治原因,中国代表团退出了比赛,继而退出国际篮球组织,失去了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

1955 年举行全国篮球联赛以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等级竞赛制度,国内竞赛十分活跃。随着篮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需要,1956 年至 1958 年间实行了《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篮球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杨伯庸、钱澄海、杨杰(女)、周懿娴(女)等28 名运动员为首批运动健将,王长安、罗景荣等 18 人被批准为国家级篮球裁判员。这期间为了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国家体委在上海体院举办了篮球研究生班,培养了赵经宏、孙民治、韩之栋等新中国首批 25 名研究生,后成为篮球学科学术带头人。1959 年新中国第 1 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举行,从此我国篮球运动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运动确立了追赶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并重新强调“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

1976 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国篮球协会在国际篮坛的合法地位。此后,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篮坛的一支劲旅。1975 年中国男篮获第 8 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1978 年亚运会(第 8 届)冠军。1976 年中国女篮首次参加第 6 届亚洲女篮锦标赛即获得冠军,随后获第 9 届亚运会冠军,并在第 9 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和第 23届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第三名,第 25 届奥运会上获得亚军,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一批诸如宋晓波、柳青、郑海霞、丛学娣等在亚洲和国际上具有声誉的选手。而男篮则在连居亚洲榜首的基础上,于 1994 年第 12 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首次进入了世界前八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体育战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篮球运动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着眼,大胆改革创新。1995 年开始尝试赛制改革,将联赛的“赛会制”变为主客场比赛,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便开始了跨年度的主客场联赛,简称 CBA 联赛,开启了篮球运动“职业化、产业化”的探索。1996 年举办了由北京精狮、上海交大南洋、福建飓风、天津海湾开拓者、吉林东北虎、湖北黄鹤、河南雄狮、北京前卫震元等 8 个俱乐部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当时称为 CNBA 职业联赛),这是我国职业化联赛的开端。1997 年,国家体委成立了事业型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 A 联赛改为 CBA 联赛。

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我国篮球运动加快了职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当时的“希尔顿”“ 555”、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纷纷涌入。同时,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开始出现。1998 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成功组织了 CUBA 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此后,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普及篮球运动、培养学生成才等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校园篮球运动的全面开展,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篮球运动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2004 年,中国篮协进行全面改革,将甲B 联赛和乙级联赛合二为一,成立中国男子篮球联赛,简称 CBL 联赛(后更名为 NBL)。此举的目的在于通过包装提高联赛的市场吸引力,同时借助这样的尝试性改革,为之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一些经验。2005 年,CBA 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并取消了先前的升降级制度,转而采用准入制。CBA 的成功举办,给我国篮球事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社会各行业和众多篮球爱好者的热情关注。

陕西篮球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大致经历了普及、停滞、恢复、发展繁荣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不久,西安就有镐京、华龙、迈轮、新路、青联、新风、体联等多支球队。1954 年后又有省军区、建筑、银行、国贸、公安、商业、纺织等球队相继成立。当时举办的西安市各级各类比赛中,甲级队 26 支、乙级队 12 支,比赛多达 170 多场,呈现出群众篮球运动的热潮。“文革”中群众篮球运动被迫中断,训练工作停滞。1972 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之后,陕西篮球队重新组建,恢复训练工作,并在 1977 年全国青年联赛中获得男子第 7、女子第 8 的好成绩。进入 80 年代后,陕西篮球呈现出繁荣景象,在全国乙级联赛获得第 3 名,从而晋级全国甲级队行列,并向国家各级运动队输送了刘新生、王立彬、钱旭东、李莉娜、黄亚红等一批优秀运动员。

陕西东盛篮球俱乐部(后更名为陕西锂源动力俱乐部)成立于 2000 年 6 月,次年夺得全国乙级联赛冠军,冲入甲 A 队伍行列,在 2008—2009 赛季获得常规赛第 4 名、季后赛第 5 名的成绩,俱乐部于 2010 年南迁至佛山。目前陕西省有信达、天泽两支职业俱乐部分别参加 NBL、WCBA 职业联赛。陕西是我国拥有高校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在高校中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自 1987 年开始至今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高水平运动队给高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活力,对于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发挥高校体育优秀人才的能力、带动中学基层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西安交通大学男女篮、西北工业大学男篮、西安工业大学女篮等都是全国 CUBA 联赛的劲旅,西安体育学院男女篮在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也屡获佳绩。近年来更有多达百余支大学生队伍活跃在省高校篮球比赛的舞台上,高中、初中篮球联赛亦是如火如荼,涌现出一大批诸如交大附中、铁一中学、含光中学、高新一中、彩虹中学等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陕西省篮球协会也是我国篮球界最早实行“管办分离”的协会。在其谋划主导下,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到篮球事业中,包括指导基层办比赛、指导青少年业余训练、帮助基层创办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着力培养年轻裁判员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目前陕西篮协的工作重心——全力推进校园篮球、青少年篮球及社会篮球活动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运动并参与其中。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