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育人才“蓄水池” | 陕西青少年体操走向大众普及

构建体育人才“蓄水池” | 陕西青少年体操走向大众普及

时间: 2025-08-21 21:0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8月21日,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随着最后一名小选手腾跃、转体,稳稳落地后握拳欢呼,为期六天的2025年陕西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暨省十八运会(青少年组)资格赛圆满落幕。这场覆盖U6至U10五个年龄组别、设56个小项的赛事,既是全省青少年体操竞技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是“从娃娃抓起”的战略定力和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体育强省建设的“地基工程”。

本届锦标赛共吸引到来自全省8个地市(区)的242名小将参加角逐,规模创历届新高。根据选手年龄细分为U10、U9、U8、U7、U6五个组别,涵盖团体、个人全能及自由体操、山羊、吊环、跳马、双杠、单杠、蹦床等56个小项。这种“精细化分组+多元化项目”的设计,用“低门槛、高上限”打破体操“精英化”标签,既符合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又为不同天赋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舞台。例如,U6组别侧重基础动作完成度,U10组别则增加难度系数,形成“阶梯式”培养路径。本届锦标赛兼具选拔与普及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明年省运会选拔参赛选手,另一方面通过赛事扩大体操社会影响力。青少年体操是系统性培养协调能力的核心项目,锦标赛的规模扩大和分组细化,反映出我省基层体操普及工作的不断深化。据了解,2025年在陕西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已达1993人。

赛事首日,6岁的渭南选手毕轩硕在父母注视下完成蹦床首秀,“一开始让他练习体操是为了强身健体,所以这次比赛我们保持平常心,就当作是他的成长经历。”其家长对体操“以兴趣为导向,以健康为底线”的认知正是当前我省推广体操运动的核心理念,体操已从“精英项目”走向“大众选择”——不仅要培养冠军,更要让每个孩子通过体操掌握协调、平衡、抗挫等终身受益的能力。从孩子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自信和坚韧不难发现,这种正向反馈正进一步推动体操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为陕西体操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储备更多后备人才,形成“兴趣培养-技能提升-竞技突破”的闭环。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旭表示,锦标赛是除省运会外规格最高的比赛,在本届锦标赛中表现优秀的适龄选手将有机会到省队参加集训,“中心专门成立了选材工作小组,我们不仅看重成绩,也重视选手的身体素质,更要和孩子的教练、家长进行细致沟通,确保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即便如此,过去由于训练门槛较高、家长认知不足等因素,体操在基层的普及程度依然有限,远不及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其实,体操作为一项基础性运动,因其对力量、柔韧、平衡、协调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全面锻炼,成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基础。很多优秀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都有体操训练经历,如我省跳水奥运冠军秦凯就曾受益于体操基础训练。如今省体育局将青少年体操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正是看中了其在培养运动员综合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积极举办各级教练员培训班,通过省市联动开展帮扶计划,更新基层教练训练理念、更新设备器材,促进各地市体操运动水平的提升。据中心副主任赵旭介绍,榆林横山五小通过“体教融合”政策推动体操进校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此外,也有社会俱乐部培养的运动员被选拔进入专业队。“在省队带动、正向引导、政策支持下,我省青少年体操人才输送正逐渐形成体校、俱乐部、学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与此同时,我们所推崇的大体操概念,包括竞技体操、蹦床、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多个分项,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虽然走上专业道路的孩子是少数,但是借助锦标赛等赛事扩大体操影响力,可以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正如宝鸡选手文思诺稳稳落地平衡木的那一刻,现场爆发的掌声不仅为她的动作喝彩,更为陕西体育的根基鼓掌。这些在体操垫上成长的孩子,终将成为三秦体育的中坚力量。而这场锦标赛,正是他们梦想启航的第一站。

本届锦标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较量,也是对全省青少年体操训练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体操运动普及、夯实陕西体育发展根基的关键举措。未来,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计划在进一步扩大选材面的同时,不断优化基层教练员培训体系,让体操成为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选项,在深入发掘有潜力苗子的同时,为其他项目输送更多具备良好运动基础的青少年,形成“体操筑基,多项目开花”的良性发展格局——让赛场上的每一次腾跃与落地,都能为我省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