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陕西站在延安启动,在延安中学的启动仪式现场,当侯志慧、刘宇坤、孙佳俊、肖雁宁四位奥运冠军走进体育馆,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当主持人介绍到每一个人,奥运冠军逐个向同学们挥手打招呼时,掌声和欢呼声愈发热烈。一位是巴黎奥运会举重女子49公斤级冠军侯志慧,一位是巴黎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刘宇坤,同样是在27岁拿到奥运冠军,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奋斗故事。
延安中学创建于1938年8月,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侯志慧说,站在历史悠久的延安中学与同学们交流,她的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时间回到东京奥运会前,那时的侯志慧内心充斥着没能走上里约奥运会赛场的遗憾和不甘,“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渴望证明自己、争一口气的信念让我充满斗志和必胜决心,夺冠变得水到渠成。”然而,巴黎奥运周期一切都没那么容易。“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后,我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水平一度徘徊在低点,思想信念也出现过迷茫,常常以‘我已经拿过奥运冠军了’来安慰甚至麻痹自己。”侯志慧说,两年间的4场奥运资格赛以及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她一直在输。
“这两年我一直输,还有什么可输的呢?”当把杂念掏空,侯志慧全身心投入到巴黎奥运会前最后一个冬训。在这个冬训中,她的力量和技术指标全部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在2024年4月的世界杯上,她不辜负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用一场胜利入选了奥运阵容。
然而,巴黎奥运会的夺冠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抓举发挥失常,让侯志慧陷入被动局面,面对对手的冲击,侯志慧只有在挺举中举起117公斤才能逆转6公斤的劣势。“我有两次机会,第一次我失败了,这时对手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我告诉自己,这一把必须起来,因为我也带着队友的梦想和信念,我不能允许自己在这里让金牌旁落。”最后一举拼尽全力,侯志慧做到了。
与侯志慧相同的是年龄,但不同的是27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能够拿到冠军,刘宇坤说他感到非常幸运。“恰巧在这段时间我的竞技水平保持得不错,恰巧巴黎奥运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这块金牌,仿佛是一次幸运的水到渠成。”这“恰巧”的背后,让刘宇坤也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幸运与时代、与国运密不可分。
“我并非出身于体育家庭,但在射击这条路上,家人给予了我全力以赴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照料。”刘宇坤说,家人都尽己所能支持自己,让他在赛场上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展现最佳状态。“我很幸运,能够身处中国射击队这个大家庭。金牌背后,是队伍的倾力付出。”当刘宇坤站在领奖台上,他深知金牌归功于集体的努力。他的成功虽然“幸运”但绝非偶然,“这是无数个日夜汗水与泪水的结晶,更是我的教练和保障团队专业指导与支持的结果。”刘宇坤说。
刘宇坤的幸运也来自背后强大的祖国。“我身上的射击服是中国制造,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穿着国产射击服赢得奥运会金牌。”刘宇坤说,每当他穿上那件印有五星红旗的国产战袍,心中都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最后,刘宇坤说很幸运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训练设施,先进的科技辅助,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竞争平台。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让我有机会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射击运动员的风采。”
当天下午,奥运健儿们来到延安1938街区,这里通过对老延安城建筑细节和文化内涵的捕捉,给游客们还原了一个生动的“老延安”。老城延安,红色记忆,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孙佳俊和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巧自选比赛冠军肖雁宁在这里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奥运记忆。
与很多运动员的经历相同,孙佳俊接触游泳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但与很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不同的是,孙佳俊说由于自己天赋有限、成绩一般。孙佳俊表示,东京奥运会的第一次奥运之旅,自己还是一位“小透明”,几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他知道自己必须挺身而出。2024年冬训期间,他拼命训练,因肩伤无法完成水中训练就用陆地训练补齐,在比赛中找问题、抓不足,在集训中补短板、克服困难。“巴黎奥运会我凭借在100米蝶泳单项的上佳表现,进入了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主力阵容。”孙佳俊说。
决赛中,孙佳俊以0.20秒的接棒反应时入水,直面美国和法国选手。“距离到边越来越近,我憋住一口气埋进水里,咬牙完成最后冲刺。没想到,发起冲刺时距离终点还有8米,更没想到自己能突破极限,一口气憋了8米。”再次回忆起当时比赛的场景,孙佳俊仍感到激动和兴奋。51秒19,他游出了个人生涯最好的蝶泳分段成绩,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赛后面对采访,孙佳俊泣不成声,“队友都知道我为何而哭,在中国游泳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掉链子,我终于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同样是与水为伴,小时候的肖雁宁很怕水,长大后的她不仅学会了游泳,更是成为了可以在水里憋气两三分钟比赛的人。“教练常说,一个动作要练得有肌肉记忆,58遍是练习次数的下限。”肖雁宁说,千锤百炼才能铸就辉煌,巴黎奥运周期对她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24年2月的多哈游泳世锦赛上,她和队友获得三枚金牌,“很少有人知道,三枚金牌是我带着骨折的手拿下的。在那场世锦赛上,我用骨折的右手成功完成了24次托举。”即便如此,通往巴黎奥运会的每一天都没有停止训练。
因为努力拼搏,成功路上的坎坷和挫折,都成为了滋养肖雁宁梦想开花结果的养料,也不断磨炼着她的品德和意志。在教练的指导下,在与队友互相支持和鼓励下,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不仅激励着我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更强化了我们心中的爱国主义信念。”肖雁宁与队友在巴黎奥运会决赛舞台上发挥出了最佳水平,在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夺得了冠军。“未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也将激励着我继续前行。”肖雁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