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西安体育学院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方法。学校党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精神,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实践教学,开创情景教学,实现马工程教材全覆盖,充分发挥了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不断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
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建立了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双融双驱模式,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坚持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学校还制定了《院校、院两级领导上(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等制度,把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
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实际和特色持续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确保教育教学效果。在思政课堂改革中,开展了丰富思政主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四堂联动”,让思政课做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组织学生参与讲思政课、创新创业大赛、制作思政微课、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百年体育视角下的中国强国之路——从“奥运三问”到“体育强国”》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多名学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红色赛道三等奖。
西安体育学院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五所体育院校之一,几代马院人都积极依托西安体育学院特有的红色体育资源,丰富思政课程主课堂,开设红色体育特色思政课程,建成红色体育博物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馆课融合”教学模式。积极服务体育“三下乡”活动,组建学生领航思政宣讲团,通过开设行走的“思政课”等创新教学方法,讲活西体红色校史、讲深西体人与事,让思政课在田径场、训练馆里有声有色的开讲,实现了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红色体育思政教育体系,让思政课堂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爱听、爱上、爱参与的精品课堂。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马院将体现西部地区和体育行业的优势资源、文化精神以及校史文化、大学精神等融入学科建设体系的科学研究中,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体育文化”教学科研团队,开辟了红色体育文化、体育法治教育等具有西安体育学院独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红色体育》线上课程已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构建了体育特色思政资源平台。
《体育赛事管理》《运动生理学》《体育新闻采访》《音乐鉴赏》《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测量和评价》等6门课程获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获评示范教学团队。7名教师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教学标兵和能手。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强化考核评价、设置思政课教师津贴、职称评审单列单评等一系列措施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建立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教师队伍融合工作机制、校领导听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以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机制、常态化集体备课制、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