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垒球的就业之路

棒垒球的就业之路

时间: 2025-07-18 22:5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希望能成为像鲁伟民那样的教练,为陕西培养更多垒球苗子。”7月18日,2025年女垒亚洲杯比赛在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进行,赛场上,身着小垒宝志愿衫的苏欣怡格外忙碌,她协助场地器材组负责收拾场地。从小学足球队的后卫,到陕西女垒的接手,再到如今的赛会志愿者,苏欣怡因伤病退役后,她以另一种身份重新回到了这项“小众运动”的舞台。

“我四年级开始踢足球,跑得不快,但腿部力量大,开大脚能从前场飞到对方禁区。”正是这股爆发力,让苏欣怡在2018年被垒球教练鲁伟民“一眼相中”。苏欣怡说,足球练的是爆发和视野,垒球也需要这两项素质,而且能给升学加分。苏欣怡的母亲起初犹豫,但听到“不中断文化课、三年后能走体育单招”,最终点头。于是,14岁的苏欣怡带着足球底子,转入汉中市体校垒球队,开始第二次“专项训练”。

当时,在汉中市体校的4年的时间里,她刻苦训练,多次参加国内大赛,从一名足球运动员转型蜕变成了棒垒球国家一级运动员。“我喜欢集体运动,垒球运动不仅让我变得更加强壮,也让我的性格变得更加乐观开朗。”苏欣怡俨然已经深深融入垒球运动。

“棒垒球运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也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当时我想努力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苏欣怡笑着说。2023年,苏欣怡通过“体育单招”被西安体育学院录取,圆了她的大学梦。“我的文化课成绩很一般,没想到通过垒球专项,顺利地考入大学。”

进入大学后,忽遇不测,她因膝伤退役,但她却没有离开项目。“退役并不等于离场。”凭借扎实的专项能力,苏欣怡在大二学年考取垒球国家二级裁判资格。本次亚洲杯,她又通过公开遴选进入技术运行团队,负责器材管理和场地流转。“我曾担心退役后‘无岗可上’,如今发现专项技能完全可以横向迁移,就业路径反而更宽。”

苏欣怡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周进强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是破解体教融合难题的牛鼻子”。

“学校这次承办国际级赛事,让我们学以致用,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并磨砺自己。”苏欣怡说,自己虽然现在才大二,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希望毕业后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垒球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垒球运动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垒球人才。”

截至2024年,陕西全省已有126所中小学把棒垒球纳入课后服务“菜单”,较2020年增长了4倍;每年举办省市级青少年赛事超过40站,直接带动参与学生1.8万人。

当天比赛结束后,苏欣怡迅速冲进场内整理本垒区域。她的背影,成为校园体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当新兴运动项目被纳入学校体育、当专项技能真正转化为就业能力,曾经“小众”的垒球,也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