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榆林从咸阳接过省运会会旗,标志着省运会正式进入“榆林时间”。几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筹办工作,一项项计划从蓝图走向现实,“给榆林一个机会,还省运一个奇迹”的庄严承诺,也正逐渐变为自信而清晰的现实。
举市一致办省运
省十七运会开幕式将于2022年8月6日在榆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榆林市各级各部门胸怀大局、情系省运、密切协作,尤其是省十七运会榆林市筹委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认真扎实做好筹备工作,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全程指导,优化调整工作方案,构建5个会议制度,组建19个工作部室,并于2021年4月在全市抽调247名精干力量集中驻会办公,梳理出本届省运会必须完成的138项重点工作任务,构建科学高效的筹备组织体系,凝聚成了一支组织严密、能打胜仗的办赛团队,勾勒出举市一致办省运的生动画卷。
场馆建设有保障
隆冬时节的塞上大地一片萧瑟,但在运动员村的施工现场却一片热火朝天,1000多名工人仍在抢抓工期,坚持作业,为的就是确保运动员村如期交付使用。
这是榆林市为省十七运会的成功举办配套建设的运动员村,也是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省运村。
作为赛事顺利举办的刚性要求,自筹办省十七运会以来,榆林市将场馆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新建和改造提升体育场馆18个,包括榆林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东沙文体馆完成建设,榆林体校新校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射击场改造项目、省十七运会水上运动中心等,并邀请专家对场馆体育工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努力将一批省运场馆建设成新的地标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还提前谋划场馆运营,综合考虑办赛需要和赛后利用,真正做到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办赛、高效益运营。比如运动员村将在比赛结束后转化为榆林科创新城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来榆创业人才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此外,榆林市还建成首个体育公园并进行了授牌,新建一批社会足球场地,将作为省十七运会群先代表学习观摩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让省运会真正成为提升群众健康、增进人民福祉的体育盛会。
办赛能力稳提升
省十七运会竞技项目设立五大赛区,组建县市区执委会,竞赛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省十七运会榆林市筹委会还安排驻会人员先后赴扬州、肇庆等地考察学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筹备工作,对标先进经验,提升办赛能力。先后举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比赛,特别是2021年十四运会排球和拳击两项大赛在榆林的成功举办,使榆林市对筹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为摸清办赛规律、锻炼运行团队、磨合工作机制、测试运行指挥积累了宝贵经验。
“保二争一”抓备战
“本届省运会我们的目标是‘保二争一’,目前队伍备战势头良好,教练员、运动员都对比赛充满信心。”榆林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赵师栓介绍说。
作为东道主,榆林市紧紧抓住备战“窗口期”,引进包括8名国家级教练员在内的57名高水平教练员,将其安排在47所中小学和体育俱乐部等体教融合基地开展训练,通过他们丰富的执教经验和先进的训练管理理念,培育本土教练员,打造出一支敢拼会赢的备战团队。
此外,榆林市还全力做好选材、组队、训练、参赛工作,全面推开“奥体班”建设,确保青少年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让榆林体育事业后继有人,“体教融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榆林市备战省运会的青少年超过4600人,备战力量超过西安,居全省之首。
“当好东道主,办好省运会,是榆林市上下共同的期盼。”省十七运会榆林市筹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榆林接下来将全面推进场馆运行、开展竞赛组织全要素测试,加强服务保障、开闭幕式、市场开发等工作,有序组织各类活动,努力把省十七运会办成一届创奇迹、兴文化、尚节俭、惠民生、显智慧的体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