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轮椅旱地冰壶队 代表陕西征战全国赛场

社区里的轮椅旱地冰壶队 代表陕西征战全国赛场

时间: 2022-09-26 09:5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体育对于残疾人的意义,不仅在于能让他们提升自信,还能让他们打破与健全人之间的壁垒,获得社会的认同感。在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汽配社区里,一群坐在轮椅上的体育爱好者,不但通过参与旱地冰壶运动提升了自信、收获了欢乐,更多次代表陕西省出战包括全国残运会在内的重要赛事,他们的故事是对“自强不息”的最佳诠释。

“旱地冰壶,又名地壶球,是以团队为单位,在平滑地面上进行的投掷性运动项目。和有‘冰上象棋’美誉的冰壶项目一样,旱地冰壶比拼得不仅是力量、技巧,还有智慧和谋略,而且是四季皆宜‘冰雪’运动,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坐在轮椅上的人参与。”汽配社区轮椅旱地冰壶队队长焦文发,如今早已从旱地冰壶运动的参与者,成为了普及者和推广者,身为灞桥区肢残协会副主席的他,这几年引导着不少坐在轮椅上的朋友成为了旱地冰壶发烧友。

“我自己当然也有‘引路人’,他就是咱们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资深教练李纯安,四年前,他手把手教我开始打起了旱地冰壶。”曾担任过国家轮椅竞速队教练的李纯安,当初之所以要把旱地冰壶项目普及到西安的社区当中,一来是因为各级残联的大力推广,二来则是李教练有着多年执教我省残疾人田径队、轮椅竞速队和轮椅篮球队的经验,在他看来,对抗强度低、技术和脑力要求高的旱地冰壶,是最适合在体育运动“零基础”的人群,尤其是肢残和听障人士中广泛开展的项目。作为2018年建立的国家级残疾人健身示范基地,灞桥区席王街道汽配社区自然成为了李教练首选的推广社区。

2022年中秋节后的一天,李纯安再度受邀来到汽配社区为大家进行指导,他一边组织队员们按部就班地开始训练、比赛,一边笑着介绍道:“旱地冰壶突破了场地限制,铺设简单,注重技巧,对体能没有过多要求,讲究队友间的合作性与策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对力量的控制能力,以及大脑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能力,是一项特别适合肢残人参与的健身运动。”

在教练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从2018年至今,这支从社区里冲出来的轮椅旱地冰壶队先后以“陕西队”的名义,参加过两届全国基层残疾人机构旱地冰壶比赛总决赛、一届全国残运会旱地冰壶(轮椅组)比赛和一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示范活动暨旱地冰壶城市挑战赛,最好的成绩,曾收获“全国亚军”的头衔。

体育的故事终究是由人演绎出来的,汽配社区轮椅旱地冰壶队的故事虽谈不上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却自有着一种由逆境中奋发图强的自强者们展现出的真情实感,而真情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1967年出生的焦文发,两岁时右腿因患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就像很多同龄的残疾人一样,他也经历了整个社会对待残疾人观念的转变过程,从嘲笑到关爱、从弱势到平等,而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如何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这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我觉得,健康乐观的心态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是最重要的!别看我身材不算魁梧,之前也练过轮椅篮球这样对抗激烈的项目呢。”而当接触到旱地冰壶运动后,焦文发一下就“入坑”了,“刚开始我们对如何推球、如何走线路都不懂,常常几个伙计凑在一起一练就是大半天。走位时,连人带轮椅一起摔倒也是常有的事。”不熟练就拼命练、不懂规则和技巧就请教李教练并从电视转播的冰壶比赛中“偷师”。

在焦文发的带动下、在灞桥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军平和汽配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刘春宁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了轮椅旱地冰壶队,社区还为大家搭起了遮雨棚,好让队员们风雨无阻都能训练。渐渐地,队员们不仅研究出很多有效的冰壶战术,就连清理赛道、打磨冰壶都琢磨出了新花样,“一开始,我们就拿抹布来打磨清理冰壶,后来,买了软头的抛光砂轮,用这个来打磨砂轮可谓事半功倍。”

四年下来,焦文发不但自己成为了旱地冰壶的高手,他的妻子崔爱荣、好友王忠东也纷纷加入了队伍。58岁的崔爱荣同样是社区里的残疾人文体骨干,轮椅篮球、轮椅广场舞样样精通,而年轻时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一条腿的王忠东,来自附近的席王社区,将家中小院租给别人开民宿的他,虽然衣食无忧,却格外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更多人的尊重,于是,54岁的他和64岁的退休残疾人郝亚利一起,加入了轮椅旱地冰壶队,不但成为了球队的两大主力,还经常帮助队友们修理轮椅和体育器械。

2021年6月,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比赛在浙江塘栖举行,汽配社区残疾人旱地冰壶队作为陕西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了轮椅组比赛,最终获得了第六名。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代表队参赛,设智力组、轮椅组、听力组三个组别,而由于陕西是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东道主,因此,焦文发和队友们都渴望着能在赛场上,为三秦父老赢得荣誉。

“本来我们都以为比赛会在西安举办,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要以东道主的身份远赴他乡比赛,这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和求胜欲。”因为头脑灵活、技术出色被推举为队长的王忠东坦言,在备战全国残运会的日子里,五位队员(四名主力、一名替补)每天训练的时长、强度都堪比专业选手,出征之前,每位队员都达到了“手随心动、指哪打哪”的境界,这也让他们和领队兼教练李纯安对取得佳绩,充满了信心。

然而,抵达赛场后,赛事组委会对技术规则、比赛要求和赛制安排进行了细化和全新部署,这对于习惯了老玩法和旧规则的陕西队提出了全新挑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推球技术的限制,与之前我们训练中的要求有较大不同,这让我们很难在短时间里适应过来,也就导致临场发挥和心理都出现了不小波动。”关键场次中,就连担任四垒重任的队长王忠东,都出现了不少致命失误,最终,只输了两阵的陕西队还是未能实现夺取奖牌的目标。赛后,焦文发、王忠东不约而同地来到塘栖古镇的小河边,相对无言地枯坐了整晚。

“虽然这次比赛留下了遗憾,但我们绝不会气馁,回去后继续训练,还要让更多人了解旱地冰壶!”焦文发说到做到,过去的一年中,他以讲师的身份在省内各地授课,普及推广旱地冰壶运动,此外,还积极参与了省残联举办的线上培训班。一路陪伴队伍成长的李纯安教练也表示:“我们正在筹备省内的残疾人旱地冰壶和飞镖比赛,希望通过比赛来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提升参与者的人数和热情。”

在三秦大地、在古都西安,残疾人走出家门、康体健身,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不断获得幸福感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