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改革成果潜移默化见新功

深化改革创新|改革成果潜移默化见新功

时间: 2024-06-16 20:3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创新意识的提高是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当前十项改革创新任务已深度融入局系统各单位各领域,部分改革成果已逐渐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新成效、新面貌。

省武术中心在赛事筹备过程中注重多部门协同联动,办赛成效更加显著。近日在陕西安康举办的2024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省武术中心以专项行动6个方面要求为抓手,在赛事筹备上扎实部署、全面协调、有效推进。一方面在后勤保障上多方协调,市体育中心、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体育中心抽调人员助力保障,与共青团安康市委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合作并选派50名竞赛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力监督食品原料等符合赛事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在安全保障上多部门联动,实现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高新分局治安交警大队,汉滨、高新消防救援大队和汉滨、高新信访部门等多部门协同,全面落实大会安全保卫和应急处突工作。此外还在新闻宣传渠道上实现多元化,通过陕西体育信息、武术在线官网、ZAKER陕西、安康融媒体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比赛信息;邀请著名武术家、国际功夫明星赵长军担任大赛的宣传形象大使,世界太极拳冠军、全运会冠军等太极名将以短视频的方式加大推广号召,并展示参赛选手风采风貌;开展“三进”活动推广宣传安康市人文生态、文化风俗等,大力营造场外浓厚氛围。

省青少年体校创新开展训练公开课,助力提升教学训练质效。着眼提升教练员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后备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省青少年体校先后开展篮球、女足、链球、乒乓球、柔道等项目训练公开课,采取全项目、全员参与的方式,检查检验教练员带队施训综合能力,搭建教练员之间学习交流平台,规范教学施训流程,激发调动运动员训练热情,达到“以课提能、以课促训”效果。在筹备本轮训练公开课时,学校周密安排部署,详细制定活动方案和评价标准,成立审核团队,重点检查教练员授课计划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操性,并对训练实施预案设计反复论证审核并组织实施,确保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展。观摩人员综合打分评定,集体评议互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探索更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员提高执教能力搭建实践平台。同时,针对在训练公开课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训练部门和审核团队及时总结记录,逐一梳理,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整改落实,进行追踪回访,有效确保整改落实不走过场。

省体育馆推行教育与研究并举,坚持把专项行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体育博物馆宣传融入陕西体育大宣传格局上出实招见新功。一方面,立足馆藏文物藏品,搜集相关体育史料,组织编撰陕西古代、近代、当代体育故事120余篇,在“陕西体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开设“讲好体育故事”专栏定期推送,累计阅览量近3万。立足博物馆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国内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与省内高校就博物馆课程研发、体育文化发展、红色体育文化研究等方向进行学术合作,参与编辑《中国红色体育史》等专著5部,在体育、文博、文化类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社科联、省体育局课题3项。另一方面,化物育人、以文育人,发挥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功能。在第48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聚焦“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通过开展特色研学、外展宣传、悬挂宣传横幅、张贴主题海报、推送博物馆科普信息等系列活动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体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加大文物藏品研究阐释力度,提升博物馆讲解接待质效,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基地,扩大博物馆外展宣传,开展特色研学活动等。此外,还面向社会开展公众化教育活动,面向运动员开设“入队第一课”“反兴奋剂教育”等特色课程,与中小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少儿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策划组织“我们的体育课”“我是小小讲解员”等各类研学活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红色体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与体育类大专院校合作开设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现场课等特色教育活动,累计受众达10余万人次,依托省体育局“冠军校园行”“体育健康行”等活动,利用移动展板形式,走进13个地市60多个县区开展体育文化宣传教育,累计受众20余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