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城乡统筹改革是贯彻以“大健身”促进“大健康”理念、增强三秦百姓的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我省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城乡不同区域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健身需求的现实需要。
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在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一要着力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通过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繁荣、农业更兴旺、农民更幸福、乡风更文明;要坚持县域统筹,加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动以城带村、城乡互促,完善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资源与乡村人口、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的引导支持力度,通过引进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科学健身指导进乡村等方式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
二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通过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繁荣、农业更兴旺、农民更幸福、乡风更文明;要坚持县域统筹,加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动以城带村、城乡互促,完善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资源与乡村人口、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的引导支持力度,通过引进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科学健身指导进乡村等方式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此外,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推出一批体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体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三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逐步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现在地域、城乡、人群、项目等诸多方面,甚至体现在体育内部,一些地方热衷于搞热门赛事活动、大型体育设施等看得着的工作,对于维持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群众身边的小型赛事、方便的体育设施、基层体育组织、体育人才、科学健身指导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工作,却不予以重视。全民健身涉及面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久久为功,不能盲目全线铺开,撒胡椒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本地实际,聚焦全民健身某一项工作,集中力量来补短板、扬优势,从全国范围内看,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具特色。在地域上,要加强民族地区的体育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体育工作。在人群上,要聚焦老年人和青少年两类重点人群,建设适老化、适儿化的场地设施,开展老年人和青少年喜欢的赛事活动。特别是各地方要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老体协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规范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与省级老体协的工作机制。在项目上,既要抓好“三大球”、跑步、武术、太极拳等传统运动项目,又要开展好冰雪、登山、骑行、航海等户外休闲运动项目。
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以“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努力争做西部示范”为目标,以“全民健身、运动三秦”为主题,围绕“大健身促进大健康为出发点,在体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上争做西部示范”任务要求,积极构建省、市、县、乡镇(街办)、村(社区)五级联动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体系,推动我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三秦百姓。
赛事由省体育局主办,省级相关项目中心(协会)、各地市体育行政部门承办,市级相关项目协会、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协办,采取“统分结合”的办赛方式。办赛地坚持“利民便民亲民”原则,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扎根基层,真正把体育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项目设置采取“10+X”模式,包括10个全省统一比赛项目,分别是三人制篮球、足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中国象棋、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X为各市区自主设置项目。五个层级举办的比赛可设置乡镇(街办)组、村(社区)组、行业组、家庭组、公开组,最大程度做到全地域全人群全年龄覆盖。赛事于5月26日上午8时在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宫景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启动,足球、篮球、广场舞、象棋、健身气功等多个项目在临潼区机关、街道、社区同时开赛。
目前,省体育局研究出台了《陕西省群众体育城乡统筹改革的调研报告》《陕西省群众体育城乡统筹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评估办法》,组织实施了320余个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策划开展了“四健会”、群众足球三级联赛、三人制篮球联赛及“陕西省体育健康行 助力‘三个年’活动”等多项群体赛事活动,为全省推进群众体育城乡统筹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是实施《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关键一年,是基本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一年。省体育局将以群众体育城乡统筹改革为契机,不断在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上下功夫,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