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是众多划船比赛的其中一类,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属于竞速运动项目。由于比赛用船都是特制的小船,大多呈现两头尖、船身窄的细长条样式,形似织布梭子,所以比赛用船习惯称之为舟艇(简称为艇),赛艇就成了比赛项目名称。在奥运会、全运会上还有另外一些水上比赛项目,如帆船帆板、皮划艇等,它们与赛艇有着类似的运动特征。
赛艇运动起源于水上运输和战争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大众接受的运动项目,并成为英语世界国家的文化标志之一。
公元前1430年的一个古埃及墓葬铭文记载,战士阿蒙霍特普以高超的划桨技术闻名于世。在《埃涅阿斯纪》一书中提到,特洛伊战争中的勇士埃淣阿斯曾在葬礼上安排划艇比赛以纪念他的父亲。在13世纪的威尼斯,赛艇活动就已经在著名节日Regata上举行,至今的威尼斯竞渡比赛仍被称之为Regattas,且文献记载已有妇女参加比赛。我国在大约公元前277年的战国时期就开始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屈原,明朝时期(1516)在广州还举办过30多条船的龙舟比赛。
现代赛艇运动首先盛行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进行娱乐,形成了赛艇的雏形。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正式划船(赛艇)比赛。之后,赛艇比赛就作为英国皇位继承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
1829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次举行校际赛艇比赛,以后成为传统,称之为“牛津剑桥划船比赛”,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这一比赛的起因很偶然,当时一对好朋友,一个叫作查尔斯·梅里瓦勒(CharlesMerivale)的剑桥学生和一个牛津学生查尔斯·华兹沃斯(CharlesWordsworth,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侄子)在闲聊中临时起意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1829年的3月12日,剑桥向牛津发出了挑战,从此这项赛事就被保留下来,直至今天。每到一年的春天,上一年的失败者就向上一年的成功者发出挑战,于是新一届的比赛又被挑起第一年的划船比赛是在牛津郡的泰晤士河的亨利河段进行的。当时的报纸向大众报道了这一盛况,有接近两万人汹涌而至观看比赛。赛事的影响巨大,民众对这种比赛非常感兴趣,观众较多,于是赛艇俱乐部增设比赛类型和场次,参加比赛者也不再限于两校,除英国外,还有几十个国家派队参赛。
从第二年开始,划船比赛移到泰晤士河位于伦敦的维斯敏斯特河段。不过到了1845年,这个河段实在是太拥挤,于是划船比赛又往上游移至泰晤士河位于亨利镇普特尼村庄(PutneyVillage)的河段。从1856年开始,这个赛事变成一个年度的盛会,每年3至4月相交的周末,泰晤士河沿岸长约7公里的赛区就会上演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的一幕。牛津、剑桥两队选手在河道上如蛟龙出海,你追我赶,两岸观众欢呼加油。除了战争年代,这个传统被一直保留下来。1908年和1948的伦敦奥运会水上赛事也曾在这里举行。从1836年开始,牛津大学将深蓝色定为队服,而剑桥则选用了浅蓝色,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赛艇比赛除了人的因素之外,设备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增加桨的长度,提高了划桨效果;1847年又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提高了赛艇速度。
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Babcock)发明滑座,运动员划桨时身体能前后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1882年俄国人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桨环,增大划桨幅度。此后,在科技进步推动下,人们又不断改进了艇型、舵、滑轨、脚蹬板、鞋、舵手座、桨架、桨等,运动水平不断提高。1890年英国制定类似现代的赛艇竞赛规则。
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国际赛艇联合会,当时有6个会员。当年举行第1届欧洲赛艇锦标赛。此后,国际赛艇比赛一直在国际赛艇联合会的领导下组织进行。国际赛艇联合会拥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1923年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由都灵迁至瑞士,从1997年起设在瑞士的洛桑。
1962年在瑞士举行第1届世界赛艇锦标赛,至1974年共举办4届。从1975年起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锦标赛。赛艇运动项目较多。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赛艇锦标赛有23个项目,分4个级别,即: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每一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为了简化,各项目名称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来表示:“M”为男子,“W”为女子,“L”为轻量级,数字为桨手人数,“×”为双桨,“+”为单桨有舵手,“——”为单桨无舵手。因此赛艇运动根据桨手人数、体重、操桨方式及有无舵手,可分成8种赛艇比赛项目。
1896年第1届奥运会已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临时取消。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举行了赛艇比赛,设6个单项。但当时的比赛规则不完善,比赛的距离、航道和比赛细则都不明确。1934年,国际赛艇联合会规定比赛必须在2000米的直道上举行,宽度至少可容纳3条艇比赛。由于奥运会设立赛艇项目,并设有较多单项,促使各国对赛艇运动高度重视,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赛艇社会组织和各式各样的赛艇赛事,极大地推动了赛艇向大众的普及。
赛艇运动于1913年传入中国。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赛艇总会”,黄浦江上出现了赛艇。20世纪40年代,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水上俱乐部”。但是这些都是仅限于一些外国人参加的娱乐性活动,没有形成群众规模。赛艇运动在我国群众中开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1954年,哈尔滨市首先开展了群众性的赛艇运动。1956年11月,在杭州西湖举行了赛艇表演,上海、哈尔滨、大连和杭州派队参加。1957年秋在武汉举行了这4个市参加的赛艇锦标赛。1959年,赛艇列入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此后赛艇在我国开始快速发展,各个省市都陆续成立了赛艇队。陕西自1987年建立赛艇队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连续五届亚运会都有金牌入账。
2017在天津举行中国赛艇发展论坛,肯定了赛艇运动在城市、企业、学校等层面的发展,并指出将举办更多的赛事以满足日益增多赛艇爱好者比赛需求,同时加大发展赛艇文化和产业,为我国赛艇事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赛艇运动的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陕西省也越来越重视这项运动,陆续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赛艇运动员。2018年国际名校赛艇队走进西安沣东新城,与陕西本地赛艇队进行了交流比赛。国际名校赛队代表、英国剑桥大学赛艇队员代表威廉姆表示,这次赛艇比赛不只是一次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他们将把赛艇运动中的积极竞争、通力合作、用心沟通等优秀品质带到文化交流活动中来,为文化交流架好桥梁、做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