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 建设体育强省

深化体教融合 建设体育强省

时间: 2021-08-21 13:3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1年7月20日,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
《实施意见》起草工作起步较早、交流广泛、研讨充分、审核严格。按照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一是2020年10月省体育局会同省教育厅开始研究起草我省的实施意见。其间,省体育局组织全省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召开体教融合研讨会,邀请国内专家、基层体育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各级体校、体传校及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二是专门邀请体育总局青少司负责同志实地调研我省体教融合发展情况,从实际出发为我省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三是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实施意见初稿完成后,又征求并采纳了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税务局等部门建设性意见建议。四是报请省政府审定后,最终形成了我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同意,《实施意见》于2021年7月20日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
《实施意见》的基本遵循
《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重点把握了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贯彻《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认真研究《意见》8方面37条措施,务求准确把握内容实质和实践指向,结合我省体教融合发展实际深化认识、谋划举措,确保《意见》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我省体教融合发展在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竞赛、体校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确保体教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三是力求务实管用。《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力求提出直接可操作的具体政策举措,尽可能不提原则性要求和一般性方向,力争每一条政策措施都可落实、能落实、能见到实效。
四是压紧压实责任。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实施意见》逐一明确了29条举措的责任单位,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系、改革创新体校建设发展体系、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9个部分,共29项具体措施。
《实施意见》的特点
《实施意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二)明确学校体育重点发展的体育项目为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以及武术等。
(三)明确凡是被评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应成立传统特色项目校内体育俱乐部或学生社团。
(四)明确自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始设立大学生组,将体育、教育部门分别组织的综合性中小学生参与的运动会合并举办,并命名为陕西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届,以市(区)为单位组团参赛。
(五)明确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的分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科学合理组织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和跨区域比赛。
(六)明确将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骨干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纳入体育部门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体系中。
(七)明确体育部门要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奖励等方面纳入优秀运动队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陕西作为高校大省的资源优势。
(八)明确我省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改革方向,按照“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原则,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建设体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九)明确打通社会体育组织进入学校的渠道,建立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和制度规定,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打通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练员的通道。
(十一)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工作任务、牵头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
(十二)明确成立由15个省级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牵头负责,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
陕西省体育局:推动体教融合走深走实
“加强体校与普通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横向衔接,探索建立‘奥体班、校中体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培养模式。坚持把体校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考入高等院校优秀体育特长生的数量、质量作为对体校的重要考核指标。”陕西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苏晓刚谈道。
“推动体教融合要走深,还要构建有效贯通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建立体校、普通学校、俱乐部横向关联、纵向衔接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在省运会中增设大学生组,将省中学生运动会与省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合并为陕西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省级青少年年度锦标赛实现省运会项目全覆盖,达30个以上。”苏晓刚说道。
下一步,我们主要在“三大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基础大项和在校内开展范围较为广泛的项目赛事上进行统一组织。将从明年省十七运会开始就增设大学生组,体育、教育部门联合举办陕西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等等;同时将进一步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每年年初会同教育厅拟定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整合各单项协会和学生体协的资源。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的分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科学合理组织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和跨区域比赛。
陕西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体育人才建设
《实施意见》中提到,要逐渐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课外活动不断丰富、竞赛体系日臻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对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的需求也会增加。”陕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三级调研员李梁对此表示。
为了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对体育师资的需求,一是加大体育教师配备,市、县(区)在每年招教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体育教师。二是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制定体育兼职教师、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办法。三是将体育教师参与比赛、教研活动,课后训练、带队比赛等纳入工作量。四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方式,加强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的通识和体育专项技能培训,支持体育教师取得体育运动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资质。
李梁强调到,下一步,特色学校将整合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推进基础教育体育后备人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