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资讯 >>体育产业 >>正文

全民全运助力陕西体育产业提挡升级

字体:【
分享

办好全运会,是陕西的使命;利用全运会发展体育产业,则是陕西的机会。

自获批承办“十四运”以来的五年期间,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全民体育热潮,陕西体育基本面得到全面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八成以上,体育产业规模增长近三倍。

尤其近年来连续举办的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再现长安城内万人空巷的景象,也让外界直观感受到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全运会所释放的“生产力”,不仅为陕西体育产业提供了一个最前沿的“练兵场”,更催生出一批赛事运营、体育制造、规划设计、电竞体育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助推陕西体育产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

随着“后全运时代”的到来,陕西在发挥全运会长尾效应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从顶层设计着手布局,同时结合西安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等战略赋能,继续做强做大体育产业,成为当前亟须重点考量的命题。

01全民全运的“刺激”

2021年4月17日,马拉松赛鸣枪起跑

2015年12月29日,陕西获批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随后,《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发布,陕西体育事业自此进入了一段提速发展的时期。

一大批体育基础设施破土兴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建设全运惠民示范工程、重点工程86处,县级公共体育场馆8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工程5117个,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8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07平方米增长至1.97平方米,增长84.1%。

最重要的是,陕西逐渐拥有了一批高标准的体育竞赛场馆,如西安奥体中心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融合多项世界先进技术,主体育场容纳6万人,主体育馆容纳1.8万人,可举办16个项目的国际级比赛,能够实现冰场和篮、排球场地的快速转换。

并且,在“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系列举措之下,全民体育意识与消费习惯正在不断改变,体育运动逐渐深入人心。

以马拉松赛事为例,2017年,西安国际马拉松(下称“西马”)开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安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仅参赛报名人数,就从2017年的4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2万人,一票难求是常态。再加上安保、志愿者、市民等,每年的马拉松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西安,粗略统计带动60万人参与,其中的经济效应不言而喻。西马无愧于跑圈公认观众最热情的马拉松,再如社会志愿者招募方面,2020年就有7000余名西安本地市民报名。

为营造“全民全运”氛围,陕西提出“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赛,两年内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103场,参赛人数达41 万人次,约500万人次关注参与,拉动消费63亿元。一系列赛事活动,不仅有益于培育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和热情,也助推了陕西体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

据陕西省统计局2020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陕西省共有从事体育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409个,实现营业收入225.17亿元。其中,西安的法人单位为2937个,实现营收173.29亿元。而2015年,陕西省体育产业规模仅为81.3亿元。运动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202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陕西全年审批一、二级运动员639名,新增注册运动员9000余人。

长龙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龙体育集团”)董事长吉云波表示,“全运会的举办,全国很多赛事公司都会进来,对本土企业构成竞争,促进了本土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全运会筹办以来,各类预热赛事及分赛较多,这让赛事运营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企业发展。”

吉云波以自己公司为例,长龙体育集团参与了“十四运”测试赛、正式赛等部分赛事运营,及火炬传递、宣传片制作、全运惠民工程建设、物资资源保障等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拉动达到30%-40%。

除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赛事衍生领域,“十四运”特许商品、冰峰饮料十四运会定制罐等产品的出现,也不断释放着“十四运”的赛事经济效应。

当然,全运会赋能效应绝不止于当地体育市场,甚至可以显著影响区域经济的整体数据表现。此前,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结束后,山东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左右。

02陕西体育的“走势”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全民健身园区的投壶表演

“十四运”所带来的直观改变背后,是愈加活跃的陕西体育市场,以及市场更加细化、产业链加快构建、融合赋能效应凸显等特点。

事实上,近年来引导政策的不断出台,也在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链健康规范发展。早在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将体育产业分为11大类37中类;2019年又进行了细分,细化到了71个小类 。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学院院长、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杨涛表示,“目前,陕西的体育产业11大门类都有涉及到,特别是‘十四运’的带动,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015年,陕西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大幕拉开,彼时,全民健身规划设计领域,陕西尚未涉足,而南方企业数千万的设计费,让体育部门望而却步,由此催生出陕西乃至全国首家健身设施类的规划设计公司——陕西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作为创业历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吉云波对此颇有感触,“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健身长廊项目在国内影响很大,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巨大的商机,体育产业只有做服务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2020年3月,在陕西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等基础上,长龙体育集团成立,成为陕西省首家民营体育集团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赛事运营、规划设计、数字体育等多个细分领域。2021年5月,长龙体育集团下属公司威赢赛事运营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并且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外省。

体育产业之中,最重要的赛事运营领域,陕西同样趋于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2021年3月,西马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这是陕西首个拥有此殊荣的赛事,其运营公司为西安曲江体育集团。据其董事长、总经理葛超介绍,“西马作为西部头部赛事,中国田协给的评价是起步晚、起点高。现在理论上是‘国内金牌,国际银牌’,明年冲击国内国际‘双金’赛事,即中国田协、国际田联的金牌赛事,五年时间能做到如此成绩,在田径赛事领域,并不多见。”

西马为何能后来者居上?众所周知,马拉松举办必须要封路,很多城市规划赛道时尽量避开城市的繁华闹市区,但西安的路线以钟楼、鼓楼、永宁门、小雁塔等城市核心区为主,也是交通压力最大的地方。为了办赛,很多道路甚至进行了重修,这也是西马的成功之处,把西安最好的地方展现了出来,让全国的跑者,用脚步认识这座城市。

葛超表示,“西马如今作为西部头部赛事,已经在2020年实现自主经营,在投入和收益上开始持平,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后续将在做精、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开发西马商旅及赛事衍生品,走市场化道路。”

03后全运时代的“机会”

西安汉城湖公园内,老人们在锻炼身体

对于陕西体育产业的后续成长性,上述业内人士普遍保持乐观。以省会西安为例,“七人普”数据显示,西安人口总量已接近1300万,成为事实上的超大城市。最主要的是陕西高校众多,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再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发展体育的良好基础。

“大学生喜欢时尚、追求新事物,是体育服务消费的主力。”杨涛认为,“陕西要做强体育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聚焦民间,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聚焦学校,打造大中小学校竞赛体系。”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领域,陕西正在借助全运会不断发力;学校竞赛体系方面,陕西的大学生运动会,主要以田径为主,其他领域鲜有涉及,还有很多可发力之处。以日本大学生赛事为例,东京湾每年举办的箱根马拉松赛,就是当地的11所高校组成的比赛,如今已经发展为全球知名赛事。

此外,精品赛事打造方面,陕西亦有很多机会。“十三五”时期,云南立项的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等“国字号”赛事项目接近100个,陕西不到20个。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点。陕西也不例外,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

全运会的举办,给了陕西体育产业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抓住“后全运时代”的机会,向千亿目标迈进,对陕西体育产业而言,更为重要。比如,如何依托场馆和体育设施把体育产业做强做大、未来的全运村转型问题等。

杨涛认为,“全运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地方体育机构场馆设施得到了升级,有利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奥体中心也会成为未来世界大赛优选地;一些好的赛事可以作为陕西体育的精品赛事,传承下去。比如,安康瀛湖承办了水上马拉松赛事,这个项目作为传统赛事保留下来,有利于瀛湖景区凝聚人气。此外,全运会积累了一些赛事运营经验,这也为后续引进国际新赛事及本土赛事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但杨涛同时指出,陕西要打造体育强省,仅仅依托全运会是远远不够,更应该从顶层设计,各个地市进行差异化发展,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让体育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如陕南要以生态体育为主,陕北要聚焦红色体育。比如,以“重走两万五千里”为主题的体育竞技;关中,则可以发展综合性的体育产业。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都有关联性,与文化、旅游、康养都可以融合。”杨涛表示,“以旅游来说,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体育旅游产品是对旅游的一个丰富化,通过体育赛事的植入,可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景区的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这也是陕西体育产业的机会。”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