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资讯 >>体育产业 >>正文

全运律动新陕西

字体:【
分享

在举办全运会过程中锻炼的队伍、积累的经验和释放的红利,为陕西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文明进程、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按下了“快进键”

十四运会的举办,带给陕西特别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是一场由外而内、从社会到文化、从生态到民生、从科技到经济、从现在到未来,全面而深刻的革新

西安正以绿色低碳的理念、科技创新的力量驱动经济提质升级,一座科技范儿更足、产业更前沿、布局更合理的现代之城正在崛起

9月27日,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熊熊燃烧了13天、见证万名体育健儿超越自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主火炬“复兴之火”缓缓熄灭,标志着全运会精彩圆满落幕。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显著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全运会在2021年第一次走进大西北,并与10月下旬开幕的全国残特奥会首次实现同年、同地举办。在“节俭、安全、精彩”的办会要求下,筹办压力与难度不言而喻。  面对办赛经验欠缺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十四运会组委会迎难而上,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奉献给世人。记者调研发现,在举办全运会过程中锻炼的队伍、积累的经验和释放的红利,为陕西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文明进程、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按下了“快进键”。

心怀“国之大者” 为盛会“装台”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上,6名奥运选手高擎名为“旗帜”的火炬接力前行,由“00后”女将杨倩点燃主火炬,喷薄的火焰在夜空中释放出夺目光辉,瞬间全场数万名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腾跃而起,将仪式推向又一个高潮……

十四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获得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但其筹办时间之紧、任务之重、疫情防控压力之大,都超出以往。

“开闭幕式是十四运会的标志性仪式。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今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组委会决定成立开闭幕式指挥部,对涉及开闭幕式的各项工作及环节、流程进行统一安排部署。”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十四运会开闭幕式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王吉德说。

开闭幕式涉及1.3万余名演职人员、近3万名观众、近7000名保障人员及媒体记者,疫情之下协调殊为不易。王吉德说,指挥部坚持系统谋划、精细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决战决胜的姿态,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开闭幕式的科学组织、有序推进。

在为十四运会开幕式带来圣火的组委会群众体育部火炬传递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头一次接触这项工作。干了半辈子竞技体育的处长张冰接到任务后,与同事翻阅大量相关资料,梳理火炬传递全流程,推演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规范每个细节,最终形成6万余字的“白皮书”,为本次火炬传递提供了运行标准,而且为今后国内同类运动会上的火炬传递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

开闭幕式与火炬传递工作中的辛勤与扎实,也同样体现在组委会500多名工作人员及十多万名志愿者、演职人员身上。在筹办过程中,严明的工作纪律锤炼出了“全运作风”。

遵照全运会“精彩圆满”的总目标,陕西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各尽其责,形成了举全省之力办全运的工作格局。坚持挂图作战,实行日快报、周调度、月点评、季考核制度,强化督查督办,实行重大事项“一票否决”。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王山稳告诉记者,不能把两项盛会仅仅看作体育比赛,其筹办过程其实是与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同频共振”,靠着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以全运会史上毫无先例可循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陕西坚持“一赛事一方案、一场馆一方案、一群体一方案”的原则,组委会相关部门详细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应急预案,开发“全运通”疫情防控系统,严格落实“疫苗接种+21天隔离或14天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闭环管理”的全方位防控措施,并在省内外启用超过300个封闭场所,对所有封闭场所和酒店等实行物理硬隔离,实现了赛事期间疫情“零感染”的安全目标。

“始终把纪律与规矩挺在前头,健全内控机制、落实赏罚政策、强化全程监督,最终把抽调自全省各级各部门单位的人拧成一股绳,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使力,打造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办赛铁军。”王山稳说。

拓展幸福半径 促城市蝶变

2016年1月,陕西省作为唯一候选单位,正式获准承办十四运会。在那时,陕西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07平方米。如今,陕西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至1.97平方米,相比2016年增长84.1%,其中西安市人均2平方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初,在全运会场馆建设的关键阶段,遇上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山稳介绍说,正是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全运作风”,催生出了只争朝夕的“全运速度”。

到2020年6月30日,遍及陕西所有市区的共计51个十四运会新建、改扩建竞赛场馆场地全部竣工。不仅有着超过20年历史的陕西省体育场、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汉中体育馆等焕发新颜,在各地市和高校中的新建场馆更成为市民、学生争相打卡的“网红建筑”。

与一座座高规格体育场馆的投用同步并行的,是群众健身途径与方式的便利化。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十四运会筹办期间协同推进全运惠民工程”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健身设施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93亿元支持遍及全省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助力健身群众在家门口畅享健康生活。

陕西省体育局数据显示,自筹办十四运会以来,全省新建全运惠民示范工程、重点工程86处,县级公共体育场馆8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工程5117个,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81个,乡镇和社区的健身器材覆盖率均已达100%,场馆低收费、免费开放的成效明显。

健身场地的拓展,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搭建了舞台。除了在国内外形成影响力的西安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已举办三届的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走过关中、陕南和陕北三个地理区域,吸引数万人参赛,联动游客、观众300余万人次。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每一届大型运动会的举办,都会为当地留下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盛会提供了“擦亮”城市形象的契机,是凝聚人心、实现新跨越的舞台,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的过程。

2020年,西安市GDP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推进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的同时,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气质。

在“全运惠民”的助推之下,西安市近年有17条快速路和11座大型互通立交相继通车,“7线共建、8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到259公里,59条断头路被打通、599条背街小巷完成道路改造提升。

近300公里的“三河一山”生态绿道串联浐河、灞河、渭河和秦岭环山带,以“小街区、密路网”为设计理念的“幸福林带”勾起西安市民的“情怀”“城愁”与“小确幸”……在北京上学的西安籍奥运冠军秦凯坦言,这些年每一次回来,都能发现老家有了新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十四运会的举办,带给陕西特别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是一场由外而内、从社会到文化、从生态到民生、从科技到经济、从现在到未来,全面而深刻的革新。

共享全运红利 由创新驱动

两千年前,张骞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陕西出发,穿过浩瀚沙海“凿空西域”。

如今,丝路上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在西安奥体中心所在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目前已开行15条线路、累计发车超过一万列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启了丝路经贸往来新气象。

这样的古今交汇,只是陕西近年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十四运会闭幕式上,在现场数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大屏幕里形象取自国宝朱鹮的吉祥物之一“朱朱”款款飞来,浪漫地用双翅“扇灭”主火炬。

此时,柏华军稍稍松了口气,他是十四运会手持火炬及主火炬制造商的副总经理。柏华军所在的企业从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开始,至今已连续接下六届全运会的火炬制造工作。此次为十四运会制造的火炬,还用上了他们新研发的火苗监测及瞬间复燃等“黑科技”。

西安培育出这样“小而美”的科创企业不在少数。这座千年古都正以绿色低碳的理念、科技创新的力量驱动经济提质升级,一座科技范儿更足、产业更前沿、布局更合理的现代之城正在崛起。

本届全运会上,从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行,科技创新的力量无处不在:构建国家级大型运动会信息化系统,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到赛事各项业务中;自动驾驶的“微公交”投入运营;所有场馆全部用上100%的清洁能源;“全运通”系统将防疫、安保和票务“三证合一”,实现了自动核验、远程防控、无感通行……这些不仅大都来自“陕西造”,还将在未来推广应用到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领域中。

作为新兴起的“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之都”,安康市生产的全运会吉祥物占据市场的85%。“秦岭四宝”从工厂到赛场,除了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也给安康带来新机遇,产生更多溢出效应。如今,当地已有616家毛玩及相关企业落户创立,共计吸纳就业1.36万人。

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低问题,与全运会这样的大“IP”结缘是破解之道。

目前,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试验区)五大中心的创意研发中心通过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版权产品有137件。这些由本土团队设计的“安康制造”,引领更多传统轻纺企业在转型升级上行稳致远。

从秦巴明珠到塞北重镇,在“驼城”榆林的十四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上担任1号火炬手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治沙英雄”石光银激动地说:“我作为一名火炬手感到很光荣,未来会继续用防沙治沙的决心,让榆林的山更绿、水更清。”

在石光银与乡亲们共同奋斗下“人进沙退”的榆林,科创新城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作为加快榆林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这里也是明年陕西省运动会的主会场所在地,将见证国内省级运动会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省运村”的诞生。

“坚持全民共享、全民受益,我们践行宗旨意识,拓展了全运理念。”王山稳表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新时代陕西发展的新成就,更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拓了路径、创造了机遇、积累了经验。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